曾有媒體把國土局長、交通廳長、縣委書記、公安局長、組織部長等職位劃為“十大高風險崗位”。這種觀點頗有一定市場。其實,從已經(jīng)查處的案例和巡視反饋的情況看,不論權力大小,也不管職位高低,都存在著“風險”。被查處的“老虎”官職不可謂不高,可再高的職位也擋不住熏心的利欲;幾分錢的回扣、幾百元的低保金,也能勾起手握“芝麻”權力的“蠅貪”的私欲。所以,誘惑重重、權力集中、監(jiān)督乏力才是風險之“高點”,而拒腐蝕永不沾的內(nèi)心定力才是防范風險的“基點”。
不妄求,則心安;不妄做,則身安。假若在種種誘惑面前,堅持操守,筑牢防線,定會迎來那朗朗的天。由此想到,山東桓臺王漁洋故居屏風上的神獸“犭貪”(tan)。傳說它生性貪婪,吃盡天下美味,卻仍不滿足,還想要吃掉天上的月亮,最終在逐月中墜入大海,溺水而亡。還想到,東晉末世,吳隱之赴任廣州刺史時,途經(jīng)石門“貪泉”。據(jù)說,不論多么清正的人,只要喝了這泉水就會起貪心。操守清廉的吳隱之不信這個邪,笑飲泉水且賦詩一首:“古人云此水,一歃懷千金,試使夷齊飲,終當不易心。”人如其詩。吳隱之在任上清正廉潔,被史家稱為“廉吏”。
“犭貪”獸貪得無厭,最終墜入大海;吳隱之坦然掬飲“貪泉”水,終不易心,均為本性使然。翻古閱今,一個人能否清廉,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點燃明燈的那顆初心,是讓人銘記的那顆“北斗星”,是掌控人生征程的那塊“壓艙石”。
廉不廉,貪不貪,不在“泉”,而在心。古人言“珍重平生清節(jié)在,不妨引滿酌貪泉”。方志敏在短暫而又偉大的一生中,盡管掌管大權,手握重金,卻嚴于律己,甘守清貧,“一向過著樸素的生活”。新中國第五任財政部長吳波,在財政部工作30多年,生前兩立遺囑退住房,大公無私,廉潔為范,留得“清風盈袖月滿樓”。
《詩經(jīng)》中說:“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就是說官做得越大,就越要謹慎。須知,循利忘義、縱情極欲,喪德殺身是鐵律;三省吾身、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,才能夠行穩(wěn)致遠,走好人生路。
掬飲“貪泉”水,未必能改變?nèi)说乃枷?。健康積極向上的心境,飲之似甘飴。即使身居所謂的易滑倒的“油水”崗位,只要心裝“四有”,則會有“酌貪泉而覺爽,處涸轍以猶歡”的舒暢。如果把工作著的崗位、組織交給的那副擔子看做是砥礪意志的“磨刀石”,心中始終流淌著一泓清泉,那你摯愛的事業(yè)就會如生命般生生不息。
(來源: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 編輯:黨群工作部楊小杰)